关于建立“安全生产监管尽职免责机制”的建议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6-21 15:23 累计次数: 字体:[ ]

:葛明齐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安全生产监管尽职免责机制”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决策部署,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主线,以坚决遏制各类事故、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为目标,以强化能力建设为支撑,坚持系统治理,突出靶向发力,狠抓责任落实,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重点工作任务,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平稳。今年1-5月,全市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62起、死亡37人,同比分别下降33.3%、19.6%。重点时段、重大节日期间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和有影响的生产安全事件。

一、健全责任体系,实行照单履职。始终把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作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关键。党政领导层面,坚持把“谋划工作实不实、干部配得强不强、编制给得足不足、机制建得好不好、问责做得严不严”作为各级党委抓安全生产的总要求,把“底数清不清、业务熟不熟、投入够不够、作风硬不硬、执行实不实”作为各级政府抓安全生产的硬杠杠,把“专题研究、专项检查、专人负责、专档记录、专案突破”作为抓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的铁规定。出台《南通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实施办法》,每年制定《市委常委会成员、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将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明确到每位市领导,具体到每一项工作,形成了市委领导包板块、政府领导包条线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推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地生根。部门监管层面,在全省率先修订完善了《市有关部门和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规定》,进一步明确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上级驻通有关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并固化落实。建立安委会“1+X”工作机制,成立13个专业安委会及其办公室,出台《南通市安全生产各专业委员会工作规则》,制定提示提醒、交办督办、约谈通报、履职报告、述职报告等5项工作机制,推动责任约束机制规范化。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制定出台《县(市)区党委政府和市安委会成员单位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考核评价指标》,通过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进一步深化细化具体化各项责任。

二、突出重点关键,攻坚主体责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也是做好安全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突出主体责任具体化。扎实推进企业主体责任三年行动,全面推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告知承诺,把企业主体责任“五落实六到位”“二十条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为80项清单内容,以责任清单形式,连同安法、刑法规定送达、告知企业,让企业知晓主体责任的内容和不落实主体责任将要承担的经济、行政和法律的责任,督促企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作出书面承诺。二是突出风险辨识管控精准化。督促企业经常性从人的因素、物的状态、环境条件、管理状况四个方面,组织全员参与风险辨识和管控措施制定,绘制“红、橙、黄、蓝”安全风险分布图,编制“危险(有害)因素排查辨识清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制定“危害特性应知卡、安全职责承诺卡、处置方法应急卡”,做到“一企一标准、一岗一清单”,切实解决“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等问题。积极推行重点风险岗位“三卡每日口述制”,着力让全体员工知道“风险在哪里、事故怎么防、突发情况如何救”。严格落实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制度,全市15492家企业已全部完成首次风险报告,上报较大以上风险14785项,其中重大风险319项,确保工业企业风险“辨得清、报得明、管得住、救得了”。三是突出达标贯标持续化。建立“提升一批、整改一批、淘汰一批”安全生产标准化动态管理机制,通过重创建、督运行、严复评、促整改,积极构建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质量达标“三位一体”的企业标准化建设体系;同时,定期组织开展标准化运行质量审计,力争实现标准化创建重点行业领域全覆盖、重点监管企业二级标准化全覆盖、标准化运行质量审计区域全覆盖。四是突出安全隐患排查常态化。建立健全以风险辨识管控为基础的“日周月”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危险作业事项排查管理制度,督促企业通过组织专家、动员职工、委托第三方机构等多种形式,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及时落实整改措施,严格实行闭环管理,不断完善“一患一档”。重点实施“三级复查复核”,在企业自查自改自报公示基础上,实行乡镇(街道、园区)对属地所有企业进行全面普查;县级对镇级普查报备情况进行复查(其中,重点行业领域复查比例必须达到100%,其他行业领域按比例复查);市级对县级复查报备情况进行抽查,做到一级查一级,一级为一级负责。五是突出安全培训教育全员化。制定《推进全市生产经营单位全员安全培训工作方案》,督促企业分类分批开展覆盖全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印发《关于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指导企业在抓好在岗员工安全技能提升培训、新上岗员工安全技能培训、复工复产前安全培训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对企业安全人才和重点岗位员工的技能提升培养。

三、聚焦效能提升,优化履职环境。一是全面配强安监队伍。通过推行安委办实体化运作,在市、县及省级以上开发区安委办人员新增专职副主任25人,新增内设机构18个,新增编制91名,新增配人员96名,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力量显著提升。通过“一设一挂”,在市县两级85个重点部门单独增设了安全监管机构,70个部门挂牌增设了安全监管内设机构,行业安全监管力量明显增强。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安全监管机构建设若干意见》,要求各乡镇(街道、园区)单独设置安监机构,其中一般乡镇(街道、园区)配备专职安监人员不得少于6人,重点乡镇(街道、园区)配备专职安监人员不得少于10人。目前,全市102个乡镇(街道、园区)全部按要求单独设立了安监机构,核定编制645名,另有专职安全员134名,基层安监力量进一步加强。二是拓宽监管手段。依托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建立健全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监管平台等创新应用,实现隐患数据实时更新、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控,提升精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深化“互联网+监管”模式,加强“市、县、乡”三级实战化联动指挥,将“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深入拓展到安全生产领域各个方面,着力消除安全监管盲区、死角。三是强化业务技能培训。组织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通过典型执法案例分析,切实提高基层执法人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安全生产现场模拟执法检查,切实提升基层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判断隐患、处理事故能力;通过鼓励执法人员参加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国家司法考试等,全面促使基层安监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同时,通过专门设置心理减压专题讲座,着力解决基层安监人员的心理困惑、负担和压力,及时调整工作状态,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激情。四是建立激励机制。每年以市政府名义评选一批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先进集体和个人,对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对作出重大贡献的给予奖励,切实增强安监人员荣誉感,激发履职尽责的内生动力。今年,共表彰103个先进集体、183名先进个人。五是提升社会共治水平。创新第三方监管模式,按地域或行业特点成立242家“安全生产协作组”,通过企业自查、组内互查、组间互比,实现企业间安全资源共享与互补;在65家行业商会(协会)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站”,开展安全生产技能培训、进行安全生产检查、组织安全管理技术交流、推广使用安全技术,督促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深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持续开展“百团进百万企业千万员工”安全宣讲、宣传教育“五进”、“安全生产月”、“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等活动,广泛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今年重点以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抓手,推动形成融合主动、内外互动、上下联动的安全文化传播矩阵。在市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设立12350电话专席,加大安全生产有奖举报力度,鼓励社会公众、企业职工及其家属举报重大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营造“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安全、人人都是安全员”的良好氛围。

四、规范事故调查,坚持秉公问责。印发了《南通市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关于明确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职责的通知》《关于加强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规范完善了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机制,确保事故调查组全面有效履行事故调查职责。严格依据《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规定,始终坚持“四不放过”(即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原则,及时、准确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确保程序完整、客观公正、依规追责。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完善“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任体系和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上狠下功夫,切实提升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干事创业的能力水平,着力强化攻坚克难的作风建设,以顶真、认真、较真的态度,抓实抓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力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再次感谢您对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还望您今后继续关心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南通市应急管理局

2021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