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制造业安全管理效能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十分感谢您对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心。这充分体现了您作为一名市政协委员对市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的关注。针对您的建议,现将我市加强企业安全监管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对企业安全监管指导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等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力防大风险、除大隐患,逐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安全风险预判和管控能力,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逐年下降。2023年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3.33%、9.25%。
(一)强化基础建设,提高企业本质安全度
一是强化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主体责任。我局一方面加大对财政部、应急部出台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资〔2022〕136号)的宣传,通过市域中心对全市冶金、有色、机械、危险化学品企业1万多人开展专题培训,指导各地通过省安全生产经济政策管理系统进行定期填报。另一方面在危险化学品、粉尘涉爆等重点企业,加快推进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用,督促企业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和智能化无人”工作,从而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涉及高危工艺的233家危化企业均采用了DCS自动化操作,从而大大减少了作业场所涉危人数,589家粉尘爆炸企业安装了具有防爆隔爆措施的除尘系统,大大降低了爆炸风险,有效控制了尘毒危害,以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二是强化督促企业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我局将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情况作为安全检查的重要内容,企业配备的安全管理人员要定期参加属地安全监管部门组织的安全专业知识培训,重点企业要求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如化工企业要求安全监管人员中至少配备1名注册安全工程师,企业安全总监必须是注册安全工程师或者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今年,我局针对深井铸造工艺的危险性,着力推进深井铸造企业设置安全总监职位,并要求安全总监必须具备注册安全工程师资质,以提升深井铸造工艺安全管理水平。
(二)强化信息化建设,提升应急实战能力
我市近年来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在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成效,被应急管理部列为“安全生产非现场执法项目”试点地区之一;“安全生产非现场执法”、“重点企业安全生产‘线上预警监测+线下精准执法’管理”这两个项目入选省级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并在全省推广;危化品全流程监管项目获得2022年南通市数字政府优秀案例。
一是注重“硬件”投入,提升信息化装备水平。我局按照应急通信装备建设标准要求,建设了集中控制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融合通信系统和供配电系统等信息化系统,配备了5G布控球、指挥箱、视频终端、卫星手机、卫星小站、无人机、移动指挥车等通信设施,基本满足日常值班值守、视频会商、指挥调度需要,同时,各县(市、区)已完成相应配套信息化系统基础建设,共投入4000多万元。
二是注重实体运行,提升实战应用。
1.成立视频调度技术专班,实行24小时在线视频调度。通过不定期的组织点调和演练,不断锤炼与提升应急通信装备与操作人员的实战能力。尤其是在应对自然灾害时,能及时接受省厅应急调度,点调各县市区预警情况,指导基层科学应对处置灾害风险,从而有效降低灾害损失。
2.深化“线上预警监测+线下精准执法”机制建设。不断深化大数据采集和挖掘利用,实现了大数据场景下安全监管工作的突破。通过线上强化对重点企业的精准监测,及时发现企业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实现定点精准执法,督促企业严格履行安全主体责任。今年以来,针对线上发现的问题,对77家企业开展执法检查,事前立案24件,处罚金额29.95万元。在系统“到期自动提醒、逾期自动报警”功能加持下,预案和演练计划制定和实施不规范企业数量持续下降,企业演练完成率由不足30%上升到74.26%,绝大多数企业都能按时完成问题整改。
3.依托全国首家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和“五位一体”应急管理指挥系统,投入740万元率先打造危化品全流程监管系统。从危化品审批、建设、生产、使用、经营、运输、废弃处置等环节入手,建立应急、生态、交通等9部门联动机制,实现了18个业务系统的数据实时收集。通过采用AI+大数据技术,实现危化品监管的辅助决策支撑,从而覆盖危化品监管盲区。以信息化实现部门间执法联动,做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对危化品从源头到末端各环节实现全生命周期跟踪监管。目前,共产生预警信息7万多条,全市累计核实并处置危化品安全隐患1247起,督查整改168次、刑事立案24起、行政拘留9人、责令停产停业63家、没收非法财物2件、罚款200余万元。
4.加强应急救援数字化实战演习。按照“靠前指挥、移动指挥、快速反应”的实战需要,投入895万购置一台大型应急通信指挥车,融合便携式卫星站、专网4G移动基站、窄带集群移动基站等设备,打造“单兵数字化、战场网络化、作战可视化”的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以适应新时代下应急指挥需求。2023年12月8日,在中天钢铁集团举行了全省冶金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综合实战演练,省市应急指挥车的靠前指挥,现场的可视化和智能化辅助决策得到完美的融合,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配合、协调机制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该次演练充分发挥了信息化的支撑作用。
5.提供重点安全标准规范供企业学习。为进一步推动重点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在企业层面运用,深入推进重点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市应急管理局组织专家收集重点企业常用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上传至市应急局综合监管信息系统,供企业查找下载,为企业免费提供安全管理的学习资料。
(三)强化安全培训教育,着力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全市共建成面积超100平方米安全教育体验场馆22家,其中海安、海门、如东体验馆投入均超过2000万元,市政府拨款5000万异地重建市安全生产考试中心,建筑总面积达7800㎡,囊括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警示教育体验馆,每年可供6万以上人次的安全知识技能训练学习。同时,建设全市在线监测系统,实时对培训机构的培训、考试现场进行视频监测,督促培训机构切实履行培训职责。
二是在培训质量上下功夫。在培训形式上,除了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课堂传授知识以外,进一步强化实操培训。针对重点行业和事故高发、易发领域,设计构建相应情景,将风险管控、隐患治理和应急处置等培训内容置于特定的模拟场景中进行培训讲解,同时结合国内外近期发生的“事故案例”,特别是员工身边发生的小微事故,发动当事人讲述事故发生过程等方式开展身临其境的宣传,加深学员对安全知识细节的领悟,从而提高培训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在考试环节,增加了焊接与热切割作业和高处作业的实景化考试改造。通过现场实景操作、模拟演练以及“大练兵”等方式,提升企业员工整体安全、应急实际操作应用水平。
三是在监管方式上下功夫。我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南通市安全培训机构条件核审程序》,对在我市申报从事A、B类安全培训机构,一律实施市场准入核查。通过严格资质审核、规范发证流程等多种方式,从严从紧约束执业行为。将生产经营单位培训情况作为执法检查必查事项,通过现场抽考、现场问答等方式验证培训实际效果。近两年来,全市共整治各类安全生产培训违法行为784条,立案720起,责令停产停业2家,处罚金额1375.75万元。
(四)强化委外作业管理,落实相关方安全责任
针对企业委外作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清、承包单位安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我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冶金等工贸企业委外作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落实企业委外作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强化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实现制造业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有大幅度下下。一是进一步明确发包单位的5个“必须”责任。即:必须规范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责任;必须明确外包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必须加强承包单位安全条件审查责任;必须强化外包单位安全生产考核责任;必须构建应急救援保障联动机制责任。二是进一步明确承包单位现场管理的5个“到位”责任。即: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组织网络到位责任;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到位责任;作业现场安全条件确认到位责任;作业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到位责任;应急救援联动响应演练到位责任。三是强化委外作业安全监督责任。在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中,要对委外作业安全监管突出三个“同时”,即做到日常检查同时开展、违法行为同时处罚、事故责任同时追究。具体措施落实三个“强化”,即强化委外作业信息报告制度;强化日常安全监督执法检查;强化对委外作业事故的监管。
二、持续深化制造业安全管理效能提升
全市制造业安全管理工作几年来通过政府及相关部门协同治理下得到明显长足的提高,但仍然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我们将继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注重在制度、体制上强化创新,在监管手段上,将继续推进信息化监管手段,充分发挥大数据,强化重点企业、重点环节、重点工艺、重点人员的监管,杜绝企业“三违”行为,努力做到加强安全管理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今年,我们重点开展以下活动。
一是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聚焦“厂中厂”、金属冶炼、粉尘涉爆、危险化学品、有限空间等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工作,分别在海安市召开重点企业有限空间现场观摩会、在通州区召开“厂中厂”企业现场观摩会、在崇川区召开中小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现场观摩会、在海门区组织召开工贸企业使用危化品现场观摩会等等,通过推荐先进典型示范企业安全管理经验,推动各地重点工作的开展。
二是召开现场警示培训辅导会。深入乡镇(街道、园区)采取“监管人员+行业专家”安全检查模式,每个地区对2-3家重点企业开展深度检查指导,有效形成企业“问题隐患、整改措施”双清单,紧盯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点以及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等内容,坚持“重现场、轻台账、重实效”的安全监管思路,召集同类型企业召开分享检查隐患警示培训辅导会,逐一对照问题隐患进行研判分析共性、个性特点,以点带面,辐射全域,真正实现“检查一次、规范一片”良好态势,带动引导其他企业强化自主管理。
三是开设安全风险防范知识视频培训会。聚焦“厂中厂”、粉尘涉爆、高温金属熔融(深井铸造)、有限空间以及危化品使用等重点行业领域企业,结合季节天气特点、吸取事故教训等因素,通过市域治理专线每月开设1场不同主题的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风险防范知识视频培训会,运用图文并茂PPT的形式让企业真正明晰“风险在哪里、隐患如何治”,切实提升全市重点企业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是全力推进智慧应急“星火计划”。围绕非现场执法、有限空间监管等重点项目,进一步深化技术、应用、服务、模式创新,探索形成一批切实可行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为智慧应急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下一步,我局将认真吸收您的建议。一是继续强化对企业安全投入的引导和监督,在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报告的基础上,督导企业规范使用安全生产费用,最大限度发挥安全生产投入效能。二是继续强化企业安全培训教育。尤其聚焦主要负责人、安全主管、车间主任、班组长等关键人员开展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专题培训,切实提高企业现场安全管理水平。三是继续加强对委外作业的安全监管。结合“厂中厂”专项整治工作,科学分类施策,精准靶向发力,及时消除一批影响逃生通道的违章搭建问题,督促企业完善一键响铃、声光报警等安全设施,规范提升“厂中厂”安全管理整体质态,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南通市应急管理局
2024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