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维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优化安监等领域微观执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几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几年,也是南通抢抓多重国家和区域战略叠加机遇,加快建设上海“北大门”的重要几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建设和省“1+3”功能区战略深入实施,长三角城市群、扬子江城市群规划加快落地,我市站到了新时代发展的“风口”,这对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监管执法作为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一把利刃,必须充分发挥其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尖刀”作用,正确运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持续打击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纳入法制轨道,才能维护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治久安。因此,监管执法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灵魂,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上再次强调的依法治国,落实在安全生产领域便是依法治安,着力于当前就是确保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期间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这是职能所在!责任所在!
一、行政执法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通过近几年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发现,倒逼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最有利手段就是强有力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去年全市工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同比分别下降3.36%和0.65%。
(二)重点监管乡镇数量减少。由于部分乡镇企业事故频发、高发原因,市安委办将12个乡镇(园区)作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重点监管乡镇。通过近几年的严格执法,一半乡镇(园区)已完成“脱帽”,属地安全生产井然有序。
(三)安全审计结果明显好转。目前,全市正在开展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行动。从初步排查结果来看,化工企业违法违规情形相对较少,这种情况得益于安全生产监察执法工作常抓不懈,企业内守法、遵法守序经营已成内化机制。
(四)各界满意度测评较高。近年来,根据省、市部署要求,我局充分发挥监察执法“铁拳”、“钢刀”作用,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强有力执法,企业法定代表人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主动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以设备工艺的升级换挡降低事故风险的做法成为了主流。安全上的“一失万无”概念,得到了面上企业普遍认同,应急系统监察执法工作在社会满意度测评及万人评议分数较高,市级机关综合考核处于靠前方阵,执法工作多次受到省、市表彰奖励。
二、行政执法工作开展情况
(一)监察执法工作持续深化。2018年,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共执法检查6155家企业,实施事前处罚占实际检查企业总数46.6%。特别是在响水“3.21”事故后,市局在4月、5月期间开展了“双执法月”活动,对一些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不仅上限处罚,而且对相关企业实施了停产关闭。
(二)事故责任追究力度不减。近年来,市局始终坚持对那些无视法纪的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严肃查处,做到事故查处心不慈、手不软。严肃追究责任,做到事故责任追究劲不松、势不转。今年以来,对于一些频繁发生亡人事故企业,市局还坚持进行“一案双查”、一查到底,即在对事故案件查处的同时,对企业进行深度检查,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与事故案件一并进行处罚。
(三)普法惩戒机制成效明显。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完善执法普法双轨机制,加强典型事故案例宣传、违法行为案例通报曝光,扩大执法效应。今年以来,全市已联合惩戒企业4家,设定市场禁入1家,曝光通报16次,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社会信用体系,有力推动了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四)“一案五制”工作全面推行。去年以来,全市始终坚持“一案五制”工作法(即在一个案件处理过程中,同步落实“清单提醒、典型警示、守法承诺、定期回访、重点监管”五项制度),切实解决同一违法行为在同一区域反复出现的问题,达到执法一家、规范一家、教育一片、带动一片的效果。
下一步,市局将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精准年”活动为抓手,强力推进全市安全生产监察效能,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一是开展集约监察模式。围绕事故防控,突出重点行业、重点环节、问题导向精准执法。充分利用安全生产大数据分析,统筹制订全年执法计划和工作方案,加大对危险化学品、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领域执法检查力度。二是强化执法宣传教育。在执法过程中,做到执法与普法相结合,推行“说理式”执法、“执法+专家”式执法等模式,向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员工讲明如何消除违法行为,提高企业防范风险意识和能力。三是始终践行高质量执法。继续以安全生产监察执法为底线,以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为根本出发点,以安全生产各项法规标准为依据,严格执行自由裁量实施细则,行使好裁量权,落实“一案五制”机制,确保执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南通市应急管理局
2019年7月2日